但这些人,哪个队会轻易放?
人家可都是各家的宝贝疙瘩。
本土挖角难,外援就得顶上来。
现有的小外援里勒(Riller),得分爆发力没问题,他本质上却是个二当家,是个得分手。
他的活儿就是接球投篮,或者自己硬解单打。
指望他像传统一号位那样,慢悠悠过半场,审时度势,把球稳稳送到沈梓捷嘴边喂饼,或者指挥队友跑位?
这事儿他真不熟。
场上控球梳理这块空白,光靠现有人员,没法填。
所以说引援第一条,就是抢控卫。
国内的要挖,目标是能稳住节奏、掌控攻防的控场大脑。
国外的新外援,也必须是能长时间握球在手、梳理进攻的纯一号位。
只有把球控住了,沈梓捷、邹雨宸们在内线的翻江倒海,才能有效果。
否则,球都传不进去,空有一堆好兵器用不上,那是真急人。
再看锋线。
现在名单上明确的三号位只有两个人:朱松玮和金鑫。
朱松玮上赛季在同曦场均贡献8.5分3.7篮板,他能跑能跳有冲击力,是个好苗子。
金鑫是实用型球员,底角三分偶尔能放冷箭。
但这俩,都是攻强守弱的类型,真要碰上硬仗,对上对方强力小前锋,硬碰硬的身体对抗和缠斗,他俩还差点意思。
上赛季在闵鹿蕾手下打过三号位摇摆的孟子凯,已经离开了。
另一个被寄予希望的,身体天赋不错的陈国豪,现在也在寻求转会机会。
这一下子,北控三号位其实就变得有点单薄,也缺硬度。
更要命的是,按照球队的建队思路,外援的资源,基本都会砸在内线和后卫线上。
锋线这块,主要得靠本土球员撑起来。
所以张庆鹏和他的团队在市场上找三号位,目标非常明确。
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力量足、敢对抗、防守端能扛、能在篮下搅和的“硬骨头”。
不需要他得多少分,关键是能提供充沛能量,能干脏活累活,尤其是能去消耗对方锋线箭头人物。
必要的时候,甚至要能顶到四号位摇摆几分钟,分担内线压力。
说白了,要找一个能随时“扛炸药包”的替补锋线悍将,给主力席增加厚度和狠劲。
场上的球打得好,更衣室的空气也得对。
老将刘晓宇一走,场上少了个大脑,更衣室里更少了个定海神针。
这几年,北控更衣室里说话最有分量的就是刘晓宇。
年轻队员有点小情绪,场上打得不好有点发懵,晓宇能稳住局面。
现在他走了,谁来接手这个担子?
刚签来的新援沈梓捷,国内数得着的优秀内线,场下却是出了名的大男孩性格。
另一位核心内线邹雨宸,实力没得说,上赛季场均10.8分 7.1个篮板,是禁区支柱。
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雨宸场下性格温和沉稳,话不多,不是那种能高声喊话、拍板凳的领袖类型。
新来的朱松玮也还是年轻队员。
看来看去,队里资历最老、在北控效力时间最长的本土球员,就是张帆了。
这位北控老臣子,从2020年就效力至今,已经是第5个年头。
上赛季场均有14.8分进账,是队里最稳定的外线火力点。
在场下,他一直属于以身作则的类型。
训练从不迟到早退,场上作风硬朗。
虽然平时话也不算多,但对球队的文化和氛围最熟悉。
开训这些天,张庆鹏已经在不动声色地观察。
几次队内对抗赛后,他会在场地中央喊住所有队员,简单点评几句。
目光扫过每个人,最后总会落在某几个人身上停留片刻。
更衣室需要一个新的声音,一个能凝聚队伍、关键时候压得住阵的“大老”。
这个位置的重要性,甚至不亚于找一个强力外援。
张帆是不是那个最终人选?
教练组心里在掂量。
训练馆里,沈梓捷和邹雨宸在篮下反复做着卡位对抗练习,汗水滴落在地板上。
朱松玮练习着持球突破,动作还有些生涩。
张庆鹏抱着胳膊站在场边,眉头微微皱着。
他的助理教练拿着平板,正在快速翻动着一份人员报告。
窗外,北京的夏天烈日炎炎。
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